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遺體或許將能重回家園。研究人員使用古老DNA測序技術(shù)鑒定了這些“暫居博物館”的遺骸,以確定其起源。
近日發(fā)表在《科學進展》雜志的一篇論文中,研究人員表示,他們可以精確地將古澳大利亞土著遺骸的DNA與來自同一地理區(qū)域的現(xiàn)代居民的DNA進行比對。這可能使博物館里成百上千的澳大利亞土著遺骨得以“回歸”,這些遺骨一直以來缺乏來源文件。
“這篇論文是‘尋根’工作向前邁出的不可思議的一步。這為博物館和土著社區(qū)帶來了希望,他們將能夠辨認出更多祖先,并將其帶回家。”墨爾本大學人類學家Emma Kowal說。
1788年,歐洲殖民者從土著居民的墓地中移走了數(shù)千具人類遺骸和神圣物品,之后它們被分散到澳大利亞、英國、德國、北美和其他地方的博物館。1976年,第一具土著澳大利亞遺骸返回,并且送回這些遺骸和物品也成為澳大利亞政府政策的一部分。
負責這些工作的政府辦公室稱,到目前為止,澳大利亞博物館的2500多具人體遺骸和2200件圣物已被送回原籍社區(qū)。澳大利亞還把從國際社會收集的大約1500具人類遺骸送回國。但目前仍在博物館中保存的土著遺骨大多缺乏必要的文件,無法將其歸還給適當?shù)陌拇罄麃喭林后w。
“多年前,如果有人在澳大利亞發(fā)現(xiàn)土著居民的遺骸,他們會將其放在一個紙板箱里,然后放在博物館臺階上,幾乎沒有任何關(guān)于它們來自哪里的細節(jié)。”格里菲斯大學進化遺傳學家David Lambert說。他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人口遺傳學家Martin Sikora共同領(lǐng)導了這項研究。
對許多土著群體來說,將人類遺骸重新埋葬在祖籍是至關(guān)重要的。Lambert說:“你絕對不會想把遺體送回一個錯誤的地方和國家。”
2014年,澳大利亞政府土著回歸咨詢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建議,為那些來源不詳?shù)倪z骸建立一個國家安息地。
Lambert 和格里菲斯大學古代DNA學家Joanne Wright領(lǐng)導的研究小組從27具已知起源的古代土著遺骸中提取了DNA。這支團隊從10個標本中找到了部分或全部的核基因組。研究人員還對這些遺骸的線粒體DNA進行了測序。
接下來,研究人員將每組人類遺骸的基因組與來自澳大利亞不同地區(qū)的100名現(xiàn)代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細胞核和線粒體基因組進行比對。在有核數(shù)據(jù)可查的10具遺骸中,最接近的是來自已知遺骸起源地區(qū)的個體。
但使用線粒體DNA進行的比較被證明是不準確的。對于11個個體來說,與112個人的數(shù)據(jù)庫中的信息沒有決定性的匹配。還有兩組古代遺骨在使用線粒體DNA時被錯配到錯誤的地理區(qū)域。Lambert說,這意味著沒有來源的遺骸需要用核DNA匹配。研究人員希望建立當代基因數(shù)據(jù)庫,以提高匹配度。
阿德萊德大學古遺傳學家Alan Cooper指出,論文中展示的古代遺骨與當代個體之間的匹配非常接近,如果遺骸來自沒有當代基因組數(shù)據(jù)的地區(qū),那么要找到匹配就會困難得多。
Gudju Gudju Fourmile是伊德尼吉和吉莫瓦魯巴拉人的老者,也是相關(guān)研究合著者。他也認為,用古老的DNA送還未被證明來源的遺骸,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。他說,其他技術(shù),如骨骼中的同位素,可以與古DNA分析相結(jié)合,以識別正確的群落。
Lambert團隊希望能很快在昆士蘭博物館的遺骸上測試他們的方法,然后擴展到其他澳大利亞博物館,最終擴展到國際收藏。“原住民不能再等了。”他說。
古DNA檢測也可能使其他國家的土著遺骸得以回歸。例如,美國聯(lián)邦法律《印第安人墳墓保護與歸還法案》規(guī)定,必須將遺骨和文物交還給與它們有關(guān)聯(lián)的團體。
合作咨詢
肖女士 021-33392297 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